当前位置: 首页  >> 汽车  >> 查看详情

新能源车“买车易、修车难”问题凸显,如何破解?

来源: 新华网   日期:2024-10-21 09:31:20  责编:刘玉辉 
分享: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进入快车道,但维修人才不足问题也日益凸显。不少人感慨新能源汽车“买车易、修车难”。按照“售后端市场滞后5年”的规律,新能源汽车相对集中的维修期即将到来。维修问题如何破解?“新华视点”记者进行了调查。
  修车难、修车贵 
  陕西宝鸡新能源车车主焦浩然告诉记者,当地仅有一家其所购品牌的厂家维保中心,每次去保养几乎都要排队。“有一次,车子足足花了半个多月才修好。”
  在新能源汽车厂商的售后服务体系之外,遍布大街小巷的传统汽修门店一般无法维修新能源汽车。一名新能源汽车维修师,至少需要具备汽车维修工证、电工证两本证书。重庆市南岸区一家汽修店负责人告诉记者,该门店有8名技师,仅1名技师持有电工证,且门店未获得任何一家新能源汽车品牌的维修授权,只能从事更换轮胎、外观改装、油漆处理或钣金维修等基础业务。
  另一家汽修店负责人冯川介绍,目前门店维修的车辆中,仅8%至10%的车辆是新能源汽车。“我们也想扩大新能源汽修业务,但车主不会让我们修‘三电’核心部件,我们也不具备相关能力。”冯川说。
  不只是修车难,修车贵也是一个痛点。
  重庆一位车主日常驾驶一辆售价近30万元的新能源SUV,近期在4S店更换一个尾灯花费1.8万元。另一位车主开一辆同样价位的增程式SUV,在4S店更换机油机滤,也花费1300余元——该保养项目在连锁汽修店报价仅600多元。“车辆质保期内,如不在厂家4S店进行维修及保养,则将‘脱保’。所以我只能接受这一高价。”该车主说。
  业内人士指出,新能源汽车修车贵,一方面与市场上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占比仍较小、市场流通配件较少有关;另一方面,市场上有维修能力的新能源汽车维修门店较少,竞争不足。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维修投诉问题频发,包括故障未解决、售后态度恶劣、维修拖延、配件供应不足等。2023年5月,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汽车投诉情况专题报告》显示,在新能源汽车售后和配套服务方面,消费者集中投诉的问题主要包括:维修保养等售后服务体验不佳,包括多次维修仍不能正常使用;汽车维修过度保养或欺诈;4S店转让致消费者权益受损;车企倒闭退市后,消费者车辆售后无保障。
  维修人才为何短缺?
  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现存汽车维修相关企业达数十万家,其中新能源汽车维修企业不到2万家,目前从事新能源汽车维修的技能人员不足10万人。
  记者了解到,新能源汽车车主往往选择在整车厂家的4S店或维保中心修车和保养。新能源汽车厂商的维保中心多采取直营模式,一家维保中心服务于多家销售中心。维保中心数量相对较少,网点密度明显低于传统汽车4S店,致使一些车主维修及保养等待时间较长。
  记者调查发现,新能源汽车维修人才短缺,背后有多重原因。
  ——专业存在壁垒,阻滞技师转型。途虎养车相关负责人介绍,与传统燃油车相比,新能源汽车数字化程度较高,电子类、通信类故障明显较多。以动力电池为例,由于系统涉及高压等安全问题,加之不同产品内部结构、工作原理有所不同,一旦发生故障,维修难度较大。
  “机械方面的知识相对比较具象,但电力、电子知识则要抽象很多,故障需通过各种设备检测才能间接体现出来,学习门槛大幅提升。”阿维塔用户服务总监曹格非说,传统汽修店技师多为机修师傅,对电气化原理的学习能力不足。
  冉清兵是途虎养车的一名新能源汽车维修师,曾从事近20年的燃油车维修工作。前两年,他意识到行业即将发生改变,随即下定决心转型,通过参加培训班、上网课、自学等,终于掌握相关技能。但大部分汽修行业从业人员要跨过上述难关并不容易。
  ——职业院校培养力度不足,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当前,新能源汽车维修、保养人才需求持续攀升。从总体看,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规模仍不足。
  重庆工贸技师学院汽车工程系主任杨浩说,目前该校开设有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每年毕业生达400多人,当前已无法扩大培养规模。“近几年,我们每年培养的学生,毕业前几乎全部与各大整车厂签约。”杨浩说,这也导致新能源汽车维修人才无法下沉到广大汽修门店。
  新能源技术持续“上新”,也给人才培养带来挑战。杨浩坦言,新能源汽车正加速迈向智能化、网联化,教师感觉不易及时掌握前沿技术,学生学习则更有难度。
  ——整车厂核心技术未对外开放,传统汽修店不会修、不敢修。重庆利升行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高磊告诉记者,由于各新能源汽车品牌电池、电机、电控“三电”系统核心技术并未对外开放,一般传统汽修店难以获得厂家的维修授权。如果问题涉及“三电”系统故障,传统汽修店往往不会修,也不敢修。
  精准强化人才培养 拓展厂商服务渠道
  截至2024年6月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2472万辆,新能源汽车维修正成为蓝海市场。针对人才短缺问题,各种新能源汽修培训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大量传统汽修人才正转型学习维修新能源汽车。
  相关行业规范也在不断完善。去年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发布《新能源汽车维修职业技能评价规范》《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检测与维修规范》团体标准;近期,国家标准《新能源汽车运行安全性能检验规程》发布,并将于2025年3月1日正式实施。
  未来,如何更好破解新能源汽车维修人才短缺难题?
  杨浩表示,相关职业院校、技工院校应加快开设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逐步扩大招生规模。针对当前新能源汽车技术更新迭代较快等特点,职业院校及技工院校还应与汽车行业企业加强深度合作,强化产教融合。
  同时,进一步推动传统汽修技师往新能源方向转型。曹格非说,当前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持续走高,传统汽修店应及早布局新能源汽车维保领域,相关行业协会可助力引入专业的培训课程,强化转岗培训及职业培训,为传统汽修技师“油改电”提供支持。
  重庆大学工程管理系副教授林云表示,当前,新能源车辆主要依赖整车厂的售后服务体系进行维保。但随着保有量逐步增加,维修需求持续攀升,新能源整车厂商需进一步拓展服务渠道。主管部门及相关行业协会应提早谋划,引导新能源厂商对市面上的汽修店给予更多授权、认可,让车辆维修方便的同时不致“脱保”,便利广大新能源车主。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生活消费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生活消费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中国生活消费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生活消费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中国生活消费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中国生活消费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中国生活消费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 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中国生活消费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zgshxfw@126.com 手机:13910910492(含微信)QQ:1176602562

相关文章

  • 截至今年9月中国颁发汽车整车CCC认证证书3.94万张

       中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认证监管司副司长李春江17日透露,截至今年9月,已为汽车整车颁发有效CCC认证(即中国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3.94万张。   当日,第四届中国汽车质量技术大会在广西柳州举行。李春江表示,随着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等新技术的应用,汽车功能越来越多样化,在为消费者提供更多便利和服务的同时,也带来了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等一系列新问题。   “在此背景下,更需加强汽车质量技术研究,确保汽车产品的安全性、可靠性以及环保性。”他提到,国... [阅读]

  • 北京亦庄集聚智能网联汽车企业120余家

       2024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17日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京亦庄)开幕,同期举办中国国际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展览会、2024全国智能驾驶测试赛(京津冀),来自全球各地的252家智能网联领域企业携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亮相。   作为举办地的北京亦庄已成为中国自动驾驶产业创新高地,共40多家企业带来10余项国际或国内首创产品或解决方案。在整车领域,小米SU7系列热度不减。这些小米SU7就产自距会场约7公里之外的小米汽车工厂,这里每76秒就能有一台新车下线。   在智能网联... [阅读]

  • 新能源汽车“出海”加速 新兴市场成为新增长点

       第136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以下简称“广交会”)正在广州举行。记者巡馆发现,新能源汽车供给端的持续“上新”,丰富了产品体系,进一步拓展了市场空间,与此同时,新兴市场成为新增长点。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9月,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均超过830万辆,同比增长均超过30%。在汽车产销的结构中,新能源汽车销量已经占全部汽车销量的近40%。   在面积为153平方米的广汽集团展台里,三款新能源车型以及... [阅读]

  • 从开疆拓土到收缩战线,车企告别“大航海时代”

       近日,上汽大众宣布网络渠道整合大动作,斯柯达全系车型入驻大众品牌经销商展厅。这也意味着自2016年独立出去的斯柯达品牌,重新回归了上汽大众怀抱。   上述事件往前两天,吉利汽车也宣告成立于2019年的吉利几何系列正式并入吉利银河,渠道也会一起并入。这也是吉利发布《台州宣言》的首个大动作。   此前不久,上汽乘用车也官宣了荣威和飞凡营销服务机构融合的信息,2021年独立出去的飞凡汽车又回归了上汽乘用车。这些头部车企在战略层面上的纷纷调整,并不是巧合,而是中国汽车产业迎来深...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