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汽车  >> 查看详情

车企竞相布局机器人 产业之间如何擦出火花?

来源: 证券日报   日期:2024-12-12 14:33:16  责编:刘玉辉 
分享:
   近日,在2024年明珠湾国际气候投融资大会上,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汽集团”)自主研发的第二代具身智能机器人公开亮相,这是广汽集团首次对外展示在智能机器人方面的研究成果。实质上,今年以来,不少车企例如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小鹏汽车”)、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比亚迪”)、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汽集团”)都相继通过自主研发或者投资的方式布局机器人赛道。
产业链协同发力
   广汽集团在上述大会现场展示的机器人,搭载可变轮足、灵巧手,纯电续航超过6小时,能提供可接触、近距离、有情感的服务。据悉,广汽集团机器人研发目前已进入第三代,全新人形机器人计划今年12月底正式对外发布。
   广汽集团相关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有信心成为行业内首家可落地具身智能机器人厂商。”此外,该人士还介绍,广汽集团于2022年初开始涉足具身智能机器人研发,均已掌握核心技术,实现关键零部件全栈自研且成本可控。广汽集团将依托于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成熟的产业链,共用如车端芯片、激光雷达等核心零部件,以车规级标准定制开发,在性能提升的同时确保高端品质。
   “汽车与机器人两个产业在产业链上有诸多协同共振之处。在技术层面上,汽车的自动驾驶、芯片、传感器、激光雷达等技术可以相互借鉴;在生产环节上,机器人可以用于汽车生产,提高效率和质量;在市场方面,车企的销售渠道和品牌影响力有助于机器人产品的推广。”中国电子商务专家服务中心副主任郭涛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据深圳市高工产业研究有限公司预测,2024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21.58亿元,到2030年有望达38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61%。从行业层面来看,随着通用人工智能的技术持续突破、供应链格局趋于完善、下游应用需求持续打开,叠加政府出台积极政策、大型企业加快进入等因素,人形机器人有望在2025年进入量产元年并成为市场高增长板块。同时由于车端与机器人端零部件共通性较高,已拥有成熟汽车供应链体系的企业更有可能在早期量产阶段建立优势。
自主研发与对外投资并行
   早前,小鹏汽车对外发布其自主研发的小鹏Iron机器人,该机器人以仿人结构设计为特点,身高达到了178厘米,体重70公斤,并配备了62个主动自由度,使其动作更加灵活自然。目前,Iron已经正式进入小鹏汽车工厂工作,承担起组装等生产任务。今年10月中旬,深圳市优必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发布全新一代工业人形机器人Walker S1,并已成功进入比亚迪汽车工厂进行实训,与L4级无人物流车、无人叉车、工业移动机器人和智能制造管理系统协同作业。
   2023年8月份,比亚迪入股上海智元新创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智元”)。据悉,上海智元成立于2023年2月份,是一家以从事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为主的企业,主打项目品牌为智元机器人。比亚迪方面人士曾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一般而言公司投资活动和业务有所关联,不会做单纯的财务投资。”
   上汽集团同样以投资机器人企业的形式布局人形机器人。今年,上汽集团旗下上海汽车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分别参与上海智元的A3轮战略融资和人形机器人初创公司深圳逐际动力科技有限公司LimX Dynamics的战略投资。“车企和机器人企业之间的合作可以带来更多的商业机会,拓展应用领域和市场空间,无论是通过自主研发还是对外投资,都能为车企自身带来更多的竞争优势。”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文化创意研究所秘书林先平向记者表示。
   太平洋证券公开发布的研究报告认为,车企入局人形机器人领域可以实现技术同源,将车端算法复用至人形机器人上,预计未来随着更多企业的加入,人形机器人产业链将更加完善,商业落地的可能性也将大大加快。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生活消费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生活消费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中国生活消费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生活消费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中国生活消费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中国生活消费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中国生活消费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 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中国生活消费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zgshxfw@126.com 手机:13910910492(含微信)QQ:1176602562

相关文章

  • 11月中国新能源汽车月度产销再创新高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下称“中汽协”)11日发布数据显示,11月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56.6万辆和151.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5.8%和47.4%,月度产销再创历史新高。   据中汽协数据,1至11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134.5万辆和1126.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6%和35.6%,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40.3%。   此外,11月中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43.7万辆和331.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1.1%和11... [阅读]

  • 醇氢电动汽车迎发展新机遇 车企竞逐产业新赛道

       全球能源结构转型的大背景下,近年来以甲醇作为能源的醇氢电动技术逐步兴起,不仅进一步丰富了汽车电动化的技术路线,而且为解决中国能源安全和交通领域减排问题提供新思路。   记者了解到,目前,辽宁、山西、天津等多地正积极推动政策落地助推醇氢电动汽车产业加速发展,以吉利为代表的部分车企也加紧布局,竞逐这一产业新赛道。业内人士表示,醇氢电动汽车具备诸多优势,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醇氢电动技术丰富汽车电动化技术路线   ... [阅读]

  • 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召回超50万辆ix35、胜达汽车

       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缺陷产品召回技术中心消息,日前,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根据《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和《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的要求,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备案了召回计划。决定自2024年12月30日起,召回2012年11月29日至2014年10月31日期间生产的2013款胜达汽车,共计139040辆;2010年3月28日至2014年8月14日期间生产的2010-2013款ix35汽车,共计420309辆。   本次召回范围内部分车辆由于制动系统的液压... [阅读]

  • 全球迎技术革新浪潮,自动驾驶面临什么挑战?

       在当前全球技术革新的浪潮中,自动驾驶技术正迅速成为汽车行业的焦点。尤其是进入2024年,伴随各项利好政策的推动、端到端等新技术的应用、特斯拉FSD(完全自动驾驶)入华消息的催化,自动驾驶热度不断升温,2024年也因此被视为自动驾驶元年。   市场研究公司富士Chimera研究所发布的研究报告预测,2024年,L2级自动驾驶汽车产量将达到4513万辆,L3级自动驾驶汽车产量将达到30万辆。   自动驾驶领域是人工智能创新的主要方向之一,推动人工智能系统处理复杂且不可预测的... [阅读]